当前位置: 首页 > 期刊 > 《幸福家庭》 > 2019年第1期
编号:13329926
愿你做他最好的乘客
http://www.100md.com 2019年1月1日 《幸福家庭》 2019年第1期
     40年前,中国人日常生活没有“打的”一词,因为无“的”可打。乘公交(为了省钱,绝大多数人买月票)、骑自行车和走路是全部上班上学的出行方式。

    后来,有了“的”——出租车,记得那时候京城有的是“黄面的”,明亮纯粹的黄色,价格可心,10元车资可挤坐四五人,还能塞进去一个彩电。再后来有了红夏利,到底是轿车模样,没有空调没关系,车门关紧将车窗玻璃摇下即可……日子一天天过,出租车也一年年地变了模样。记不清这些年一路走来的车型变化有多少种,公里价和油补增减多少回,只知道相伴至今,出租车成了城市不可或缺的刚需和风景线。本地人和外地客到了北京,出了机场航站楼,看到一辆辆花花绿绿顶灯闪亮的出租车鱼贯出入,心里便觉着踏实。

    年纪渐长,腿脚不再利索,我打的次数渐多,出租车司机成了熟悉的陌生人。坐多了,聊多了,便积累下了不少感慨感悟。绝大多数出租车司机愿意与客人聊天,北京乘客关心国家大事的习惯,培养出京城的哥举世闻名高段位的聊天水平。
, 百拇医药
    这里是胆么

    “是胆么?”的哥问坐在副驾位的我,“这里是胆么?”

    我看着的哥手指的位置,搜寻脑子里有限的人体五脏知识,回答说:“是胆,怎么,不舒服?”

    “疼。不动不疼,一动就扯着疼。”

    “八成是结石。抽烟么你?”

    “不抽。”

    “那喝酒么?”

    “基本不喝,很少时候陪我爸喝点。也不咋吃大鱼大肉。”

    “以前疼过么?”

    “疼过,住过院。疼得厉害打过杜冷丁。”
, 百拇医药
    “那就是了,没好好吃早饭吧?”

    “有一顿没一顿。”

    我的医学知识到此为止。于是只好告诉这位师傅最好明天请个假,去医院检查一下,照个B超。

    的哥开着车默默表示同意。沉默中笔者有了一丝感动。现代人把疾病列入隐私范畴,轻易不与人说,更不与陌生人说。此的哥毫无保留与笔者说了,出于信任,出于身体不适与人交流的需要,出于工作状态,此交流只能与陌生的乘客完成。感谢他选中我,说明我在他眼里形象尚佳,如同豆瓣给影视打分,此打分比彼打分来得更迅速,直接。往后再遇见有的哥问病,除了谨慎回答,心中也会暗说:“谢谢你的哥!”

    雪没办进京证

    “我家大门常打开,开放怀抱等你……”这是北京奥运期间走红的一首歌,翻来覆去唱得深入人心。的哥工作类似此歌。拉开车门,冬暖夏凉,里边收拾干净,之前一些年,车里还会有烟味,现在已经没有了。之前司机爱说脏话,现在也没有了。偶尔也打手机,但总体减少许多。司机如此这般提升自己的素质,客人上车不该先问声好吗?别人怎样不知道,我是一定会先问候一下:“你好。”春节未过十五,总要问声“过年好”,若是元旦过年挨一块儿,上车问声“节日好”总是讨喜的,任谁也不打笑脸人。到了地方,人家溜溜拉你半天,下车得说声谢谢。
, http://www.100md.com
    京城的哥已换几拨,现在方向盘基本把握在京郊农民手中。一天坐车,的哥来自京北大水盆的密云,的***聊。说了儿女大好前程与幸福生活,又说京城大水盆,他说他家那里基本不让干有污染的营生。别说大牲口,連鸡也不让养,家里种几亩玉米,不挣钱,累。说到这,司机笑了,说:“你八成不知道种玉米咋辛苦。”我回答道:“咋不知道?我插过队,锄二茬玉米,脸和胳膊划出血口子。”细节透露出真实。于是司机改了话题,说去年冬天一冬无雪,周边下雪南方下雪,就北京不下。“是,还干燥,上火。”我补充道。

    的哥随即接了句话,“雪没办进京证”——属于他这行当的聪明有趣话。

    还有次坐密云的哥的车,他说:“小时候奶奶带,一个大院子,门一关特安全。那会儿哪有哄孩子零食,奶奶打袼褙,知道袼褙么?”“当然知道,旧布一条条一层层用面糊粘起来,做鞋底和鞋面。”我回答。的哥说:“奶奶在打袼褙的面糊里放点白糖,手指头抹着喂我,我就不哭不闹了。”

, 百拇医药     我跟你妈就隔条黄河

    这位的哥一看是半大孩子,他上车不停喝水,偶尔撕两片铝箔包的药片往嘴里塞,再喝两大口水。问他哪不好,他说缺钾,缺挺多。

    “咋得的?”

    他给我讲了童年故事。他妈是山西知青,他小时候缺营养,老发烧,上医院医生说是脑膜炎,需住院。他爸问他住不住,他问住院是不是不做作业,爸说是,他说那就住。爸说住院要打针,他就说不住。他爸把他从医院背出来,一步步往家走,看见路边有人卖鞋,他看上一双红塑料凉鞋鞋头有花,非要不可。他爸花两块钱买了,他当下穿上,再不肯脱。当晚发烧,烧退了病也好了,往后也再不穿红凉鞋。就这样折腾一通,从此落下缺钾的毛病。“医生说补钾的食品有香蕉,我不能吃,只能吃土豆。我妈记反了,出车每天给我带香蕉,偏不给我炒土豆丝,我跟她嚷嚷,她也记不住。”他笑着说。

    故事没讲完,车到地儿了。小伙子遗憾我也遗憾,下车前有句话没来得及对小伙子说:我也是知青,那些年和你妈就隔条黄河。有人敲后车窗,一单生意紧接一单。这是让的哥开心的幸运事,的哥开心我也开心。

    在一次次打的的过程当中,乘客给的哥几缕信息,的哥给乘客一截生活,互惠有益。当官,发财,普通人或许不容易完成,完成这个心愿不太困难,靠努力和修为便可实现:愿你(打车人)做他(的哥)最好的乘客。

    (摘自《北京日报》2018年11月1日), 百拇医药(高红十)